本篇文章主要介紹排版設計過程中涉及到專用術語介紹,對于從事出版工作及設計工作的人士來說掌握這些尤為重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掌握這些知識吧!
∷ 封面(又稱封一、前封面、封皮、書面)
封面印有書名、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稱。封面起著美化書刊和保護書芯的作用。
∷ 封里(又稱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頁。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
∷ 封底里(又稱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頁。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
∷ 封底(又稱封四、底封)
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tǒng)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
∷ 書脊(又稱封脊)
書脊是指聯(lián)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
∷ 書冠
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 書腳
書腳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單位名稱的部分。
∷ 扉頁(又稱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頁是指在書籍封面或襯頁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頁。扉頁上一般印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頁也起裝飾作用,增加書籍的美觀。
∷ 插頁
插頁是指凡版面超過開本范圍的、單獨印刷插裝在書刊內、印有圖或表的單頁。有時也指版面不超過開本,紙張與開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紙張或顏色印刷的書頁。
∷ 篇章頁(又稱中扉頁或隔頁)
篇章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編或章名稱的一面單頁。篇章頁只能利用單碼、雙碼留空白。篇章頁插在雙碼之后,一般作暗碼計算或不計頁碼。篇章頁有時用帶色的紙印刷來顯示區(qū)別。
∷ 目錄
目錄是書刊中章、節(jié)標題的記錄,起到主題索引的作用,便于讀者查找。目錄一般放在書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張所限,常將目錄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
∷ 版權頁
版權頁是指版本的記錄頁。版權頁中,按有關規(guī)定記錄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發(fā)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數(shù)、開本、印張、字數(shù)、出版年月、定價、書號等項目。圖書版權頁一般印在扉頁背頁的下端。版權頁主要供讀者了解圖書的出版情況,常附印于書刊的正文前后。
∷ 索引
索引分為主題索引、內容索引、名詞索引、學名索引、人名索引等多種。索引屬于正文以外部分的文字記載,一般用較小字號雙欄排于正文之后。索引中標有頁碼以便于讀者查找。在科技書中索引作用十分重要,它能使讀者迅速找到需要查找的資料。
∷ 版式
版式是指書刊正文部分的全部格式,包括正文和標題的字體、字號、版心大小、通欄、雙欄、每頁的行數(shù)、每行字數(shù)、行距及表格、圖片的排版位置等。
∷ 版心
版心是指每面書頁上的文字部分,包括章、節(jié)標題、正文以及圖、表、公式等。
∷ 版口
版口是指版心左右上下的極限,在某種意義上即指版心。嚴格地說,版心是以版面的面積來計算范圍的,版口則以左右上下的周邊來計算范圍。
∷ 超版口
超版口是指超過左右或上下版口極限的版面。當一個圖或一個表的左右或上下超過了版口,則稱為超版口圖或超版口表。
∷ 直(豎)排本
是指翻口在左,訂口在右,文字從上至下,字行由右至左排印的版本,一般用于古書。
∷ 橫排本
就是翻口在右,訂口在左,文字從左至右,字行由上至下排印的版本。
∷ 刊頭
刊頭又稱“題頭”“頭花”,用于表示文章或版別的性質,也是一種點綴性的裝飾?^一般排在報刊、雜志、詩歌、散文的大標題的上邊或左上角。
∷ 破欄
破欄又稱跨欄。報刊雜志大多是用分欄排的,這種在一欄之內排不下的圖或表延伸到另一欄去而占多欄的排法稱為破欄排。
∷ 天頭
天頭是指每面書頁的上端空白處。
∷ 地腳
地腳是指每面書頁的下端空白處。
∷ 暗頁碼
又稱暗碼是指不排頁碼而又占頁碼的書頁。一般用于超版心的插圖、插表、空白頁或隔頁等。
∷ 頁
頁與張的意義相同,一頁即兩面(書頁正、反兩個印面)。應注意另頁和另面的概念不同。
∷ 另頁起
另頁起是指一篇文章從單碼起排(如論文集)。如果第一篇文章以單頁碼結束,第二篇文章也要求另頁起,就必須在上一篇文章的后留出一個雙碼的空白面,即放一個空碼,每篇文章要求另頁起的排法,多用于單印本印刷。
∷ 另面起
另面起是指一篇文章可以從單、雙碼開始起排,但必須另起一面,不能與上篇文章接排。
∷ 表注
表注是指表格的注解和說明。一般排在表的下方,也有的排在表框之內,表注的行長一般不要超過表的長度。
∷ 圖注
圖注是指插圖的注解和說明。一般排在圖題下面,少數(shù)排在圖題之上。圖注的行長一般不應超過圖的長度。
∷ 背題
背題是指排在一面的末尾,并且其后無正文相隨的標題。排印規(guī)范中禁止背題出現(xiàn),當出現(xiàn)背題時應設法避免。解決的辦法是在本頁內加行、縮行或留下尾空而將標題移到下頁。
印刷術語大全-出血:
任何超過裁切線或進入書槽的圖象。出血必須確實超過所預高的線,以使在修整裁切或裝訂時允許有微量 的對版不準。
- 全出血:
(full bleed)印刷圖象超出紙張四邊的部分。由于幾乎沒有印刷機可以在紙張過邊緣進行印刷,幫所有 四邊必須裁切掉。
- CIElab:
與設備無關的色彩空間,通常以三個變量(L,A,B)來描述顏色。
- CMYK:
青、品紅、黃、黑---四種印刷顏色。YMCK、KCMY均是CMYK的同義詞,YMCK可能是由于人們習慣而形成的拼 寫錯誤, 而KCMY可能是Nebrasks的
某個無線電臺。在印刷中,字母的須序也可能暗示著四色印刷的印刷順序。因此,KCMY往往表明油墨印刷為黑、青、品紅、黃。
- 客戶/服務器:(client/server)
稱作“服務器”的中心控制計算機與稱作“客戶機”的分散的計算機相聯(lián)的計 算模式。 客戶機可利用服務器上的軟件來完成特定的工作。
- 色域:(color gamut)
可以被彩色打印機處理的全部顏色。
- 分色:(color separation)
將原稿轉化為與彩色印刷過程相兼容的結構形式的方法。
- 色彩空間:(color space)
一種三維或四維定位坐標系統(tǒng),每一均為代表一種由三(RGB)或四(CMYK)變量定義的顏色。
- 裁切線:(crop marks)
印在紙張周邊用于指示裁切部位的線條。
- 密度:(density)
反射密度指一種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種過濾器的遮光能力。
- 直接制版:(direct-to-plate)
將已排版的數(shù)字頁面文件由主計算機直接輸出到激光制版機,免除了底片的制作 ,也稱作CTP (computer-to-plate)。
- 下載:(download)
將數(shù)據(jù)從一臺計算機向另一臺計算機或諸如打印機這樣的設備進行傳輸。
- 照相排字機:(filmsetter)
激光照排機的另一外名稱,主要用于制作圖象分色片。
- 四色印刷:(four-color printing)
用減色法三原色顏色)黃、品紅、青)及黑色進行印刷,如果作用橙、栗色 入以褐黃色油墨進行印刷,不應將其稱“四色印刷”而應
稱作“專色印 刷”或“點色印刷”。
- 灰平衡:(gray balance)
色彩復制過程的重要特性。青、品紅、黃油墨或呈色劑的調合可以產生顏色空間中的非彩色中性灰。
- 印刷 printing:
使用印版或其它方式將原稿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
- 平版印刷 planographic printing:
用平版施印的一種印刷方式。
- 膠印 offset lithography:
印版上的圖文先印在中間載體(橡皮滾筒)上,再轉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
- 膠印機 offset printing press:
按照間接印刷原理,印版通過橡皮布轉印滾筒將圖文轉印在承印物上進行印刷的平版印刷機。
- 印刷工藝 printing technology:
實現(xiàn)印刷的各種規(guī)范、程序和操作方法
- DTP(Desktop Publishing System)
彩色桌面出版系統(tǒng):將圖象、文字輸入到計算機中,利用計算機進行圖象的處理與加工、圖形的繪制,然后將圖形、圖象、文字拼合成整頁版
面,利用激光照排機將此電子版面輸出,成為曬版原版。
- CTP(Computer To Plate)計算機直接制版:
印刷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不僅可由原稿直接制版,而且實現(xiàn)了計算機出版系統(tǒng)與印刷機直接接口,從原稿到印刷一步完成。
- 間接印刷 indirect printing:
印版上圖文部分的油墨,經(jīng)中間載體的傳遞,轉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
- 原稿 original:
制版所依據(jù)的實物或載體上的圖文信息。
- 印版 printing plate:
用于傳遞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圖文載體。通常劃分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類。
- 承印物 printing stock:
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現(xiàn)圖文的各種物質。
- 制版 plate making:
依照原稿復制成印版的工藝過程。
- 圖象制版 image reproduction:
用手工、照明、電子等制版方法復制圖象原稿的總稱。
- 網(wǎng)目調 halftone,screen tone:
用網(wǎng)點大小表現(xiàn)的畫面階調。
- 陽圖 positive image:
在黑白和彩色復制中,色調和灰調與被復制對象相一致的圖象。
- 陰圖 negative image:
在黑白和彩色復制中,色調和灰調與被復制對象相反的圖象。
- 分色 color separation:
把彩色原稿分解成為各單色版的過程。
- 計算機照相排版系統(tǒng) computerized phototypesetting system:
由字符及排版指令輸入裝置、校改裝置、校樣輸出裝置、控制裝置及照排主機等組成的成套排版設備。
- 文字排版 text composition:
將文字原稿依照設計要求組成規(guī)定版式的工藝。
- 拼版 make-up:
將文字、圖表等依照設計要求拼組成版。
- 曬版 printing down:
用接觸曝光的方法把陰圖或陽圖底片的信息轉移到印版或其他感光材料上的過程。
- 打樣 proofing:
從拼組的圖文信息復制出校樣。
- 預涂感光平版 presensitized plate:
預先涂覆感光層的,可隨時進行曬版的平印版,簡稱“PS”版。
- 印后加工 post-press finishing:
使印刷品獲得所要求的形狀和使用性能的生產工序,例如裝訂。
- 雙面印 perfect printing:
用兩塊不同的印版,在同一承印物上同時完成正面和反面的印刷。
- 曬版原版 block copy:
用于曬版的圖文底片。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印刷專業(yè)術語,英文印刷術語,印刷英語術語,計算機術語大全,術語大全,汽車術語大全,手機術語大全,數(shù)學術語 大全,股票術語大全,房建術語大全,印刷知識大全,印刷網(wǎng)址大全,國際貿易術語,貿易術語,外貿術語,計算機術語一、印刷上的常用紙
新聞紙:新聞紙主要用于報紙及一些凸版書刊的印刷,紙質松軟,富有彈塑性,吸墨能力較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能適合各種不同的高速輪轉機印刷。這種紙張多以木槳為制造原料,含有較多的木質素及雜質,紙張容易發(fā)黃發(fā)脆,抗水性極差,故不宜長期保存
凸版印刷紙:這是應用于凸版印刷的專用紙張,紙的性質同新聞紙差不多,抗水性、色質純度、紙張表面的平滑度較新聞紙略好,吸墨性較為均勻,但強墨能力比新聞紙要差。
膠版印刷紙:膠版印刷紙是用于膠版(平版)印刷的一種紙張,又分單面膠版紙和又面膠版紙兩種,單面膠版紙主要用于印制宣傳畫單、包裝盒等;雙面膠版紙主要用于印制畫冊、圖片等。膠版紙質地緊密,伸縮性較小,抗水能力強,可以有效地防止多色套印時的紙張變形、錯位、拉毛、脫粉等毛病。能給印刷品保持較好的色質純度。
膠版涂層紙:又稱為銅版紙,是在紙面上涂有一層無機涂料再經(jīng)超級壓光制成的一種高檔紙張,紙的表面平整光滑,色純度較高,印刷時能夠得到較為細致的光潔網(wǎng)點,可以較好地再現(xiàn)原稿的層次感,廣泛地應用于藝術圖片、畫冊、商業(yè)宣傳單等。
凹版印刷紙:凹版印刷紙潔白堅挺,具有良好的平滑度和耐水性,主要用于印刷鈔票、郵票等質量要求高而又不易仿制的印刷品。
白板紙:白板紙是一種纖維組織較為均勻、面層具有填料和膠料成分且表面涂有一層涂料,經(jīng)多輥壓光制造出來的一種紙張,紙面色質純度較高,具有較為均勻的吸墨性,有較好的耐折度,主要用于商品包裝盒、商品表襯、畫片掛圖等。
|